11.27.2008

金恒煒專欄/鑽進「切割」扁的迷宮中

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台北圓山公園舉辦的群眾晚會,主軸當然在「挺扁」;場面之大,即使藍調媒體如《中國時報》都表示「約有一萬多名群眾到場聲援」,深藍的《聯合報》竟而違反新聞處理的基本原則,連「人數」都不敢寫。為什麼?到過現場的都感受「人山人海」的沸騰,主辦單位凱達格蘭基金會宣布「破兩萬」,雖不中亦不遠。 面對「一一二二」的「挺扁」大會,民進黨黨中央即使不能說「杯葛」,至少是「排拒」。晚會原定調為「壓不扁的玫瑰」,黨主席橫加干涉,要求改名,然而當天晚會的舞台大背板依然出現「壓不扁」等五字;其次,黨主席蔡英文到底要不要與會?蔡一再閃爍,最後上台十分鐘「快閃」;第三,欠缺民進黨「動員」的奧援,卻擋不住四面八方自動自發的人潮;第四,蔡英文一上台,民眾就高呼「阿扁無罪」,更有支持者當場嗆蔡:「不要切割」;第五,「馬統」政府拋出所謂扁「洗錢案」時,批扁的人士如「台獨聯盟」主席黃昭堂、公開表達「與扁決鬥」的Freddy都公開亮相,Freddy說,污辱陳水扁就是污辱台灣人;第六,「四大天王」中除謝長廷缺席外,全數到齊,民進黨初步「團結」顯現。那麼,民進黨黨中央也好,黨主席蔡英文也好,如何做出「正確」的「政治判斷」,才是重點。 無論如何,「一一二二」絕對是重大事件。從藍媒的媒體來看,《聯合報》把目標鎖定蔡英文。《中時》自從總編輯王建壯下台之後,到底學乖了,新聞報導至少不敢太逾越事實。《中時》二十三日兩則報導:「聲援人權晚會 成挺扁一言堂」、「扁魔咒綁架 『英』雌氣短」,除了負面字眼「魔咒」留下惡行的痕跡外,基本上沒有太超過。相反的,《聯合報》就赤裸裸地要下指導棋。 二十三日《聯合報》的兩則新聞,頭題是「從台北到台南 小英就是不提扁」,這是突出蔡之「不挺」,卻沒有觸及「挺扁」的壓倒性傾向。另一則更有趣,標題是「能堅持大是大非 才是理性小英」。十一月六日的圍城示威,《聯合報》附和「馬統」,把蔡英文打成「暴力小英」,不旋踵間又要祭出「理性」二字去壓制蔡;「暴力」、「理性」的標籤貼得多有技術,更且把「黨國」的「大是大非」強加在「小英」身上。更可議的是用不光明的「媒體詐術」手法,把「破兩萬」的人來輕輕的「小化」成「不算『聲勢浩大』」,藉此來部勒蔡小英。既然沒有聲勢,為什麼次日(二十四日)的新聞版面上,卻又連發兩篇,一指出「小英領導出問題」,另一則是「小英挺扁很為難」,這不是自己大打自己的嘴巴? 真正的重點是,隨著政局的發展,綠營的人士益發看透「扁案」的「本質」;
「馬統」與中國聯手全面「解決」台灣主權,逮捕陳水扁就是利用司法進行「去台灣」的乾坤一擊。美國《新聞周刊》把「逮捕陳水扁前總統」連上台灣「獨立地位」的存在與否上,點明「拘捕陳先生突出台灣在馬總統五月就任以來的政治緊張關係」。如果連美國媒體都看到問題核心,難道民進黨/蔡英文主席不能? 「馬統」的大戰略已明若觀火,民進黨卻陷在枝枝節節的「戰術」層面,掉入藍調媒體設計的軌道中爬不出來。鑽進「切割」扁的迷宮中,看不到國共合力「切割」台灣主權;這不僅是台灣的危機,更是民進黨的危機。

(作者金恒煒為《當代》雜誌總編輯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