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.27.2008
《林保華專欄》讓「切割」見鬼去! ◎ 林保華
參加十一月廿二日圓山操場的晚會與廿三日與蔡英文主席的網聚,就已經憂心於綠營內部的紛爭而構思這篇文章,就是因為「切割」這個詞語又流行起來,甚至從媒體延伸到群眾活動中。到底「切割」是甚麼意思?查了幾本辭典,包括一九四七年出版的「辭海」,都沒有這個詞;但是它又是不難理解,那就是又切又割、一刀兩斷的意思。 注意到這個詞語,是兩年多前「紅軍」亂台時,「切割」隨著「反扁」而出現。原因是如果阿扁下台,呂秀蓮副總統就會繼任總統,於是統媒從她的所有言論中,尋找與陳總統「切割」的內容;其後是當時身為行政院長的蘇貞昌的一些言論,也有與陳總統「切割」之嫌;到民進黨內總統初選時,「真堅定」的黨主席游錫堃因為與阿扁在認知上有分歧,就輪到他「切割」了;民進黨正式推出謝長廷作為總統候選人後,不但「扁長情結」一直成為話題,他的每一句話當然更被檢驗有沒有與阿扁切割;後來發展到,只要不稱讚陳總統,就是與他切割。現在這個厄運,輪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來承受了。 顯然,「切割」這個被賦予特定意義的詞語是統媒發明出來,統媒利用它在媒體的優勢,取得話語權,利用捕風捉影、無限上綱的手段來切割綠營。有些綠營人士,包括媒體,在不知不覺中也沿用這個詞語,並且按照統媒所設定的標準,來衡量自己的政治人物。 共產黨的統戰政策是「利用矛盾,爭取多數,反對少數,各個擊破」。統媒每次在不同時期炒作哪一個人與扁切割的時候,那個人往往就成為「少數」而成為「擊破」對象;而不幸的是,此人不但是統媒要擊破的,也成為一些綠營人士要擊破的。內部攻擊所造成的傷害,往往深過敵手的傷害,試看遍體鱗傷的「四大天王」。 問題更在於,似乎不應被切割的陳前總統,又恰恰是被統媒最妖魔化為「貪腐」的對象。於是切割不對,不切割也不對,綠營陷入「切割」魔咒之中,誰出來選都必輸無疑。 現在台灣面臨危急之秋,距離明年的縣市長選舉也只有一年了,因此「切割」之說又甚囂塵上,綠營還能再陷入「切割」的泥淖中嗎?即使夫妻之間,也不可能所有看法都一致,有不同看法可以討論,可以先放一放而求同存異;民進黨要做的事情很多,應該著重推動制度性的改革,例如目前顯現嚴重問題的台灣主體流失與司法濫權,還有與民眾切身利益有關的經濟民生諸問題,因此不要為「切割」迷失自己。 中共是挑動群眾鬥群眾的能手,從陳雲林來台灣我們就可以看出來,他們好話說盡,卻讓台灣人打台灣人。台灣已經被切割為藍綠兩大對立陣營;如果綠營內部還因為某些不同認知而相互切割,那是對台灣的凌遲。 (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,http://taiwanyes.ning.com/profile/lnbohu)
金恒煒專欄/鑽進「切割」扁的迷宮中
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台北圓山公園舉辦的群眾晚會,主軸當然在「挺扁」;場面之大,即使藍調媒體如《中國時報》都表示「約有一萬多名群眾到場聲援」,深藍的《聯合報》竟而違反新聞處理的基本原則,連「人數」都不敢寫。為什麼?到過現場的都感受「人山人海」的沸騰,主辦單位凱達格蘭基金會宣布「破兩萬」,雖不中亦不遠。 面對「一一二二」的「挺扁」大會,民進黨黨中央即使不能說「杯葛」,至少是「排拒」。晚會原定調為「壓不扁的玫瑰」,黨主席橫加干涉,要求改名,然而當天晚會的舞台大背板依然出現「壓不扁」等五字;其次,黨主席蔡英文到底要不要與會?蔡一再閃爍,最後上台十分鐘「快閃」;第三,欠缺民進黨「動員」的奧援,卻擋不住四面八方自動自發的人潮;第四,蔡英文一上台,民眾就高呼「阿扁無罪」,更有支持者當場嗆蔡:「不要切割」;第五,「馬統」政府拋出所謂扁「洗錢案」時,批扁的人士如「台獨聯盟」主席黃昭堂、公開表達「與扁決鬥」的Freddy都公開亮相,Freddy說,污辱陳水扁就是污辱台灣人;第六,「四大天王」中除謝長廷缺席外,全數到齊,民進黨初步「團結」顯現。那麼,民進黨黨中央也好,黨主席蔡英文也好,如何做出「正確」的「政治判斷」,才是重點。 無論如何,「一一二二」絕對是重大事件。從藍媒的媒體來看,《聯合報》把目標鎖定蔡英文。《中時》自從總編輯王建壯下台之後,到底學乖了,新聞報導至少不敢太逾越事實。《中時》二十三日兩則報導:「聲援人權晚會 成挺扁一言堂」、「扁魔咒綁架 『英』雌氣短」,除了負面字眼「魔咒」留下惡行的痕跡外,基本上沒有太超過。相反的,《聯合報》就赤裸裸地要下指導棋。 二十三日《聯合報》的兩則新聞,頭題是「從台北到台南 小英就是不提扁」,這是突出蔡之「不挺」,卻沒有觸及「挺扁」的壓倒性傾向。另一則更有趣,標題是「能堅持大是大非 才是理性小英」。十一月六日的圍城示威,《聯合報》附和「馬統」,把蔡英文打成「暴力小英」,不旋踵間又要祭出「理性」二字去壓制蔡;「暴力」、「理性」的標籤貼得多有技術,更且把「黨國」的「大是大非」強加在「小英」身上。更可議的是用不光明的「媒體詐術」手法,把「破兩萬」的人來輕輕的「小化」成「不算『聲勢浩大』」,藉此來部勒蔡小英。既然沒有聲勢,為什麼次日(二十四日)的新聞版面上,卻又連發兩篇,一指出「小英領導出問題」,另一則是「小英挺扁很為難」,這不是自己大打自己的嘴巴? 真正的重點是,隨著政局的發展,綠營的人士益發看透「扁案」的「本質」;
「馬統」與中國聯手全面「解決」台灣主權,逮捕陳水扁就是利用司法進行「去台灣」的乾坤一擊。美國《新聞周刊》把「逮捕陳水扁前總統」連上台灣「獨立地位」的存在與否上,點明「拘捕陳先生突出台灣在馬總統五月就任以來的政治緊張關係」。如果連美國媒體都看到問題核心,難道民進黨/蔡英文主席不能? 「馬統」的大戰略已明若觀火,民進黨卻陷在枝枝節節的「戰術」層面,掉入藍調媒體設計的軌道中爬不出來。鑽進「切割」扁的迷宮中,看不到國共合力「切割」台灣主權;這不僅是台灣的危機,更是民進黨的危機。
(作者金恒煒為《當代》雜誌總編輯)
「馬統」與中國聯手全面「解決」台灣主權,逮捕陳水扁就是利用司法進行「去台灣」的乾坤一擊。美國《新聞周刊》把「逮捕陳水扁前總統」連上台灣「獨立地位」的存在與否上,點明「拘捕陳先生突出台灣在馬總統五月就任以來的政治緊張關係」。如果連美國媒體都看到問題核心,難道民進黨/蔡英文主席不能? 「馬統」的大戰略已明若觀火,民進黨卻陷在枝枝節節的「戰術」層面,掉入藍調媒體設計的軌道中爬不出來。鑽進「切割」扁的迷宮中,看不到國共合力「切割」台灣主權;這不僅是台灣的危機,更是民進黨的危機。
(作者金恒煒為《當代》雜誌總編輯)
訂閱:
文章 (Atom)